关灯
护眼
字体:

原始第一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三代方策,遐哉貌矣!炎汉初兴,书皆竹帛。其后刘氏父子向、歆总群书而奏其《七略》;班固删其要,成《汉书·艺文志》以备篇籍。大凡书六略三十八种五百九十六家,称篇称卷,不一其辞。所谓篇,竹书也;卷,则帛书也。后世书不用竹帛,冒篇卷之名,失其指矣。

    古书止有竹简,曰“汗简”,曰“杀青”。汗者,去其竹汁;杀青者,去其青皮。汉刘向《别录》云:“杀青者,直治竹作简书之耳。新竹有汗,善朽蠹。凡作简者,皆于火上炙干之。陈楚间谓之汗。汗者,去其汁也。”而书竹简必以刀刻,故《史记》称萧何为秦之刀笔吏。《风俗通义》:“刘向典校书籍,先书竹,改易写定,可缮写者以上素。”盖西京之末,犹用竹为多。故刘向以《中古文尚书》校欧阳、大小夏侯三家经文,多脱简。而《汉书·艺文志》所载,亦篇多于卷也。后汉宦者蔡伦,因缣贵简重,不便于人,以意造为纸;史称:“莫不从用。”然考献帝西迁,图书缣帛,军人取为帷囊。而吴恢为南海太守,欲杀青以写经书。是东京之世,犹盛竹帛,而纸未大行矣。

    《书序正义》引顾氏曰:“策长二尺四寸,简长一尺二寸。”《春秋左传·杜预序疏》引郑氏《论语序·钩命决》云:“《春秋》二尺四寸书之,《孝经》一尺二寸书之。”《聘礼疏》引郑氏《论语序》:“《易》、《诗》、《书》、《礼》、《乐》、《春秋》皆尺二寸,(当依《左传疏》引作二尺四寸。)《孝经》谦半之,《论语》八寸,策者三分居一,又谦焉。”而称书为一册,必由简策之册而来。《说文解字》:“册,符命也,诸侯进受于王也。象其札一长一短,中有二编之形。笧,古文册,从竹。”又《竹部》:“符,信也,汉制以竹长六寸分而相合,从竹付声。”盖一长一短相比谓之册;六寸分合谓之符。故册可推称于符命,而符不可转称为书册。凡竹简,必编以绳,亦护以革。《史记·孔子世家》称其“晚喜《易》,韦编三绝”。虞世南《北堂书钞》引刘向《别录》,“《孙子》以(同已)杀青,简编以缥系绳。”《南史·王僧虔传》:“楚王冢书青丝编。”然则今人言编辑,固犹沿其旧称矣。册本通作策。《说文解字》:“策,马箠也。”别为一义。然汉人通借策作册。《礼记·中庸》:“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周礼·内史》:“凡命诸侯及孤卿大夫,则策命之。”《左传》僖二十八年:“王命尹氏及王子虎内史叔兴父策命晋侯为侯伯。”昭三年:“郑伯如晋。晋侯嘉焉,授之以策。”是册即策之证。至汉末,则通行以策为册。蔡邕《独断》云:“策者,简也。《礼》曰:‘不满百文,不书于策。’其制长二尺,短者半之,(王充《论衡》云:“短书俗记,即策之短者。”)其次一长一短,两编书,下附篆书起年月日称‘皇帝曰’以命诸侯王。”刘熙《释名》:“策,书教令于上,所以驱策诸下也。”《仪礼·聘礼》:“记百名以上书于策。”《郑注》:“策,简也。”《正义》:“策是众简相连之称。”然则古书以众简相连而成册,今人则以线装分钉而成册,沿其称而失其义矣。此古简册之制。

    至帛之为书,便于舒卷,故一书谓之几卷。卷之心,必转以圆辊,两头稍长,出于卷,馀出如车轴然。《隋书·经籍志》:“宋武入关,收其图籍,府藏所有,才四千卷,赤轴青纸,文字古拙。炀帝即位,秘阁之书,分为三品:上品红琉璃轴,中品绀琉璃,下品漆轴。”《旧唐书·经籍志》:“凡四部库书,皆以益州麻纸写,其集贤院御书,经库,皆钿白牙轴,黄缥带,红牙签。史库,钿青牙轴,缥带,绿牙签。子库,雕紫檀... -->>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目录下一页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