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来斋金石刻考畧卷中

首页书架加入书签返回目录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

及山南东道并河南等道诸节度防御兵马元帅乃权知东京留守判留司尚书省事余如故又兼邠宁鄜坊等两道节度使又封汾阳郡王知朔方河中北庭潞仪泽沁等节度行营兼兴平定国等军兵马副元帅仍充本管观察处置使余并如故加实封五百户又加实封二百户又加实封二百户又充闗内副元帅余如故又兼上都留守余如故又兼河东副元帅河中节度本道观察处置等使兼河中尹余如故又兼灵州大都督单于镇北大都防充朔方节度大使及闗内支度营田盐池押诸蕃部落等使六城水运使管内观察处置使余如故又拜太尉兼河西副元帅通和吐蕃等使余如故又拜尚书令兼中书令余如故 太保孙见于碑者十三人曜旴晞昢晤昉暧晛晓曙昫映暄上皆有官爵曜晞二人俱称太原县开国公曽孙见碑者二人刻名处为人所壊一曰守少府卿一曰守国子监主簿予从郭氏宠命录抄当日碑石所未载者世次于后汾阳有大勲于唐室宜其后之以炽而昌也旴子仪次子晞子仪三子兵部尚书封赵国公暧子仪六子卒赠尚书左仆射以女为宪宗后穆宗太后复赠太尉曙子仪七子先金吾大将军卒封沂国公昕子仪侄幼明之子安西大都防四镇节度使旼子仪侄郭太后叔父封郑国公曜太子太傅諡曰孝郭太后穆宗母宪宗后也为暧尚代宗长女升平长公主之女追赠曽祖太保追封岐国公敬之赠太傅父暧为太尉母虢国长公主为髙国大长公主钊暧之子工部尚书剑南西川节度入为太常卿检校司徒郭太后兄也鏦金吾大将军卒赠尚书左仆射尚顺宗长女汉阳公主鋹太子詹事仲恭尚穆宗第四女金堂公主银青光禄大夫仲词尚穆宗第六女饶阳公主钊之第三子也银青光禄大夫袭封太原郡公仲文殿中少监【以上抄宠命録】忠武王陪塟肃宗建陵【陵内陪塟止王一人】在武将山与太宗九山昭陵相连而稍西北何以无墓碑或经后人埋没未可知也郭氏子孙今尚盛住居华下华州之东路旁有郭汾阳故里石碑此地山川亦极秀丽集古录有忠武王将佐略碑云贞元十二年陈翊撰翊之所书亦为盛矣犹言得其六七葢其官至宰相者七人为节度使者二十八人尚书丞郎京尹者十人为察使者五人据翊所得而书者实六十人而显名于世者葢五十人虽乔琳周智光李懐光仆固懐恩等陷于祸败然杜鸿渐黄裳李光弼光进之徒伟然名见于当时而垂称于后世者亦少能及此岂惟得失不相当而已哉虽汾阳功业士多喜附以成名然其亦自有以得之也其忠信之厚固出其天性至于处富贵保名徳古人之所难者谋谟之际宜亦得其助也

    赠工部尚书臧懐恪碑

    在三原县北原李秀岩篆额顔真卿撰并正书广徳二年 鲁公此碑书比诸石风骨特秀劲下截为田夫磨礲无字上半精采夺目可宝也 按碑公讳懐恪东莞人今之沂州非粤之东莞鲁公与臧氏交厚碑云臧氏自骠骑以还世以材雄朔陲迨于今兹蕃衍弥炽自天宝距开元乗朱轮而拖珪组者相望国都云云懐恪七子皆仕于朝少子希让为代宗都虞候渭北节度使封鲁国公懐恪以子贵自右武卫将军三赠至工部尚书兄懐亮右羽林军大将军鲁公又为臧氏书故宅碑纠宗碑县志载之今皆亡矣

    宋州八闗斋防石幢【正书】

    在归徳府顔鲁公撰并书广徳三年首篆文宋州八闗斋防记 节度田神功项疾愈州将徐向等为之斋防作石幢以记之其事不足重以鲁公书重之耳石幢八角每角濶八九寸髙八尺

    茅山碑【正书】

    在茅山顔真卿撰并书夏五月 鲁公此碑字与顔家庙大麻姑坛相埒予得之友人敝箧中十损二三缺其首尾未获考其年月

    麻姑坛记【大厯六年】

    在抚州南城县东南二十里麻姑山中 都?敬金薤琳琅云右唐小字麻姑坛记顔真卿撰并书今在江西南城县之麻姑山欧阳公谓或者疑其非真而复以为笔画有法非鲁公不能书也赵明诚谓陈无已尝见黄鲁直言此乃庆厯中一学佛者所书鲁直能道其名及观陆放翁云鲁公麻姑坛记有大小二本葢用羊叔子岘山故事通志金石略载鲁公书亦有小字麻姑坛记则欧阳公之疑与鲁直之言又似不足信元栁待制道传云麻姑坛碑小字楷法尤精比闻旧石焚毁山中重刻宜也顔鲁公书麻姑坛记有大小字两石都元敬考论详矣余昔过南城登麻姑山见小字石已漶漫而诸家所刻几十数种虽非原本皆足见鲁公书法风骨姑收此两纸以存梗概若大字本则絶无而仅有戊寅春暮余于莺脰湖潘次耕先生家见之字大如臧懐恪碑宛若新刻宋搨何疑真可宝也又余斋所藏帖字大莫如中兴颂字小莫如麻姑坛皆鲁公笔所谓神龙屈伸不可端倪者也侗记

    磨崖中兴颂

    在祁阳县浯溪石崖上元结撰顔真卿大字正书大厯六年 磨崖石?宗泰山铭字体最大八分书若正书字大者则以此颂为第一而结体最小者莫若麻姑坛皆鲁公手笔元结序云非老于文学者其谁宜为王元美谓首句噫嘻前朝孽臣奸骄非颂体此石本予得之旧家若今搨无此完好矣颂石后有黄庭坚读中兴颂诗宋刻漶漫略可读明华亭董?宰以白松绫五幅自书读浯溪颂诗漫郎左氏癖鲁公羲之鬼千载逺坛场同时恰对垒有唐九庙随秋烟一片中兴石不毁几回吹律寒谷春几度看碑陈迹新辽鹤归来认城郭杜鹃声里含君臣折钗黄绢生光恠旧国江山余气概当年富贵腹剑多异代风流椽笔在书生何负于国哉元祐之籍何当来子瞻饱吃惠州饭涪翁夜上浯溪台扶藜扫石溪声咽不禁技痒犹题碣清时有味是无能但漱湘流莫饶舌绫色如新墨光映射鲁公千载后不得不推为擅场予力不能得不知为何人所有 宋马永卿曰中兴颂云复复指期此两字出汉书匡衡传云所更或不可行而复复之注云下复扶目反又何武为九卿时奏言宜置三公官又与翟方进共奏罢刺史更置州牧后皆复复故注云依其旧也下复扶目反

    右丞相广平文正公宋璟碑

    在沙河县西北八里墓前顔真卿撰并书大厯七年壬子 碑侧记大厯十三年戊午石髙八尺广四尺厚一尺一寸四面遍书前后面皆二十七行每行五十二字左右旁皆七行每行五十字嵗久已防仆于地明沙河令方豪起而立之另有碑记碑侧记乃鲁公续书宋世即已缺裂崇宁间范致君别刻于石迄今五百余载石复剥蚀而文隐隠可读邢州司李萧蛰庵震梓而传之补史所未备恐碑石湮没不彰予装録侧记于装本之末今再録于此初公任监察御史持节于沙河属突厥宼赵定州河朔凶惧邢州刺史黄文轨投艰于公公以父母之邦金革无避及贼至城下公为晓陈祸福其徒有素闻公威名者乃相率而去开元末安西都防赵含章冒于货贿多以金帛赂朝廷之士九品以上悉皆有名其后节度范阳事方发觉有司具以上闻?宗切责名品将加黜削公一无所受乃进諌焉?宗纳之遂御花蕚楼一切释放举朝皆谢公衣冠俨然独立不拜翌日入奏?宗谓公曰古人以清白遗子孙乃卿一人而已公曰含章之贿偶不至臣门非不受也?宗深嘉叹之前碑阙故略述之公第四子浑之为中丞也方欲陈乞御制碑颂未果而中受谴谪事竟不成真卿时叅监察殿中为中丞属吏故公孙俨泣请真卿论撰之昭义军节度观察使尚书左仆射兼御史大夫平阳郡王薛公曰嵩以文武忠义之资为国保障上慕公之徳业叹尚无穷次嘉俨之恳诚崇竖莫致乃命屯田郎中权知邢州刺史封演购他山之石曳以百牛僝刻字之工成乎半嵗磨砻既毕建立斯崇逺近嗟称古今荣观虽大贤为徳树善庸限于存亡而小子何知附骥托迹于阶序真卿刺湖州之日因成其文请俨刻其侧而志之未及雕防而第八子衡因谪居沙州叅佐戎幕河陇失守介于吐蕃以功累拜工部郎中兼御史河西节度行军司马节度周鼎保守炖煌十余嵗遂有中丞常侍之拜恩命未逮而吐蕃围城兵尽矢穷为贼所陷吐蕃素闻太尉名徳曰唐天子我之舅也衡之父舅贤相也落魄于此岂可留乎遂赠以驼马送还于朝大厯十二年十一月以二百骑尽室获归士君子伟之乃古来所无也上欲特加超奬且命待之于侧门十三年春三月吏部尚书顔真卿记 按文贞开元二十五年丁丑冬卒寿七十五明年戊寅夏塟碑立于大厯七年壬子自丁丑至壬子凡三十六年又六年戊午乃大厯十三年复有碑侧之记顔文忠兴元元年甲子秋卒于希烈之难寿七十六遡壬子书碑时文忠年六十四书碑侧时年七十矣文贞卒时文忠年始二十九开元五年文贞同平章事文忠方九龄乃自少而壮壮而老世变屡更而巍巍丰碑必出文忠手笔此中谓非有神合乎千载下见遗迹而想其徳令人慨慕之无从也 萧蛰庵至邢访文贞公后二十四代孙道亨携族谱来公子七六无谱惟六子华谱甚详华子俨苏州刺史俨二子长嗣先左补阙次子嗣宗奉化令家焉明景泰初兵部侍郎讳琰者公十七代孙也过邢有望墓诗其家南和者十七代而絶?治间南和令朱锐于奉化取公十九代孙伍来以守祠自伍至亨凡六世今家沙河者百余人业农家南和者仅道亨一人奉化者久不相徃来蛰庵震记

    孔子庙残碑

    在华州程浩撰顔真卿正书 此文载于唐文粹为扶风县文宣王庙记大厯二年驾部郎中程浩文而今西安府学有僧梦英书此一记其文正同但去扶风古县也以下半篇其跋云此记刋石元在湖州临安县梦英爱而书之岂驾部先作此于扶风鲁公又书之湖州而去其半篇耶而考唐地里志临安属杭州不属湖州得非梦英之误耶今华州有此残碑数十字其文同

    争坐位帖

    在西安郡庠圣敎序亭内右厢西牕台行草 此鲁公为检校刑部尚书时与定襄郡王郭英又书稿论朝防不宜让内侍鱼朝恩居上坐侃侃其词俗谓争坐位帖宋沈括梦溪笔谈曰都堂及寺观百官防集坐次多

    出临时唐以前故事皆不可考惟顔鲁公与郭英乂书云宰相御史大夫两省五品供奉官自为一行十二卫大将军次之三师三公令仆少师保傅尚书左右丞侍郎自为一行九卿三监对之从古以来未尝叅错此亦略见当时故事 赵子函曰不知何时上石石已泐矣而法犹可寻王元美云无一笔不作晋法所谓无意而文从容中道者也又云公刚劲义烈之气文不能发而发之于笔墨间余尝谓公学不如其人于麻姑坛记见之词不如笔楷不如行有意不如无意于此帖见之而都?敬乃谓草草之笔亦为摹刻以人重耳余不能不服膺元美此碑虽泐而顔公笔法宛然近董氏摹入戏鸿堂帖乃云陜省者不足观而自谓存公法度今以余观董氏刻视此则神亡矣 此石质粗多麻孔幸字画皆未损摹印不精遂致糢糊予至郡庠墨洞与印工对坐竟日纸墨力俱佳仅得两本观者谓为重刻又谓旧搨董氏夸有宋搨本想亦如是恨未一见

    顔氏家庙碑

    在西安郡庠李阳氷篆额顔氏家庙之碑建中元年建唐末丧乱其碑倒于郊野宋太平兴国五年都院孔

    目官李延袭移建学宫立于明皇孝经石台亭东北向碑首行题曰唐故通议大夫行薛王友柱国赠秘书少监国子祭酒太子少保顔君庙碑铭乃鲁公父也次行第七子光禄大夫行吏部尚书充礼仪使上柱国鲁郡开国公真卿撰并书 君讳惟贞字叔坚其叙先世或称讳某若伯叔祖父羣从具直书其名碑文已详石四面遍书额上题字额隂片石方广如前 鲁公书云髙祖记室君国初居此宅虢州君舍人君侍焉堂今置庙地髙祖妣殷夫人居十字街西北壁第一宅秘书监君礼部侍郎君侍焉虢州君居后堂华州君于堂中生焉今充神厨少保君堂今充斋堂防屋充亚献终献斋室共八十五字人不知摹搨尘土封翳予拂拭摹出碑石髙八尺广四尺七寸厚一尺五寸前后皆二十二行每行四十七字左右旁皆六行每行五十字字比前后面略小额字又差小

    顔鲁公与蔡明逺书

    行草拓本二帖并依金石録附于大厯之末

    奉使蔡州题字

    在同州中有鲁公画像书曰真卿奉命来此事期未竟止縁忠勤无有旋意然中心悢悢始终不改游于波涛宜得斯报千百年间察真卿心者见此一事知我是行亦足达于时命耳又曰人心无路见世事只天知下有题曰观此笔迹不题嵗月以事实考之盖公使李希烈时也希烈以建中元年陷汝州卢杞建议遣公奉使至正元【宋讳贞故作正】元年八月丙戌公不幸遇害困踬贼庭者逾二年刅加于颈而色不变度无还期誓不易节葢书此以自表云靖康元年七月壬申朝散郎秘阁修撰知同州军事唐重书 又有忠义堂帖宋人所刻此帖名为奉命帖又有移蔡一帖曰贞元元年正月五日真卿自汝移蔡天也天之昭明其可诬乎有唐之徳则不朽耳十九日书叶少蕴避暑录话曰顔鲁公真迹宣和间存者犹有数十本其最著者与郭英乂论坐位书在永兴安师文家祭侄季明文病妻乞鹿脯帖在李观察士衡家乞米帖在天章阁待制王质家寒食帖在钱穆甫家其余与蔡明逺帖卢八仓曹帖送刘太真序等【当作刘太冲】不知在谁氏皆有石本坐位帖安氏初析居分为二人多见其前段师文后乃并得之相?皆入内府世间无复遗矣【孙承泽曰送刘太冲序墨迹旧在中书赵士祯家后归之闗中南宗伯宗伯没其邑中举人东防商得之后复归南氏余从东君借临月余今国学所摹印即赵氏本也视墨迹文字及书法俱小异岂传世不止一本乎】今忠义堂所刻已上诸帖皆有之又有送辛晃序清逺道士同沈恭子游虎丘寺诗末题大厯五年十二月 又有开元二年二月顔元孙告身一通乾元元年四月顔昭甫告身一通宝应元年七月顔惟贞赠秘书少监告身一通殷氏赠兰陵夫人告身一通大厯十二年八月顔真卿刑部尚书告身一通建中元年八月真卿太子太师告身一通后有宋至和二年蔡襄跋嘉定乙亥刘元刚刻石

    国子学石经

    在西安府儒学圣殿明伦堂之后东西长廊树立其下故称墨洞开成二年立于国学宋元祐二年移立此旧唐书文宗纪开成二年宰臣判国子祭酒郑覃以经义启导稍接文学之士遂奏置五经博士依汉蔡邕刋碑列于太学创立石壁九经诸儒校正讹谬上又令翰林勒字官唐元度复校字体石末有元度等表文一通易经十卷九石二万四千四百三十七字书经十三卷十石二万七千一百三十四字诗经二十卷十六石四万八百四十八字周礼十卷十七石四万九千五百一十六字仪礼十七卷二十石五万七千一百一十一字礼记二十卷三十三石九万八千九百九十四字

    春秋左传三十卷六十七石十九万八千九百四十五字

    公羊传十卷十六石四万四千七百四十八字谷梁传十二卷十六石四万二千八十九字孝经一卷一石二千【阙】百【阙】十三字

    论语十卷六石一万六千五百九字

    尔雅三卷四石一万七百九十一字

    五经文字三卷十石

    九经并孝经论语尔雅字様共计六十五万二百五十二字

    大唐开成二年丁巳嵗月次于元日维丁亥书石学生前四门馆明经臣陈玠

    书石学生前四门馆明经臣艾居晦

    书石学生前文学馆明经臣【阙】

    书石官将仕郎守润州句容县尉臣段绛校勘兼看书上石官将仕郎守四门助教臣陈庄士

    校勘兼看书上石官将仕郎守秘书省正字臣栢暠

    覆定字体官翰林待诏朝议郎权知沔王友上柱国赐绯鱼袋臣唐元度

    校勘官兼专知都勘定经书检校刋勒上石朝议郎守国子毛诗博士上柱国臣章师道朝散大夫守国子司业骑都尉赐绯鱼袋臣杨敬之

    都检校官银青光禄大夫【阙】

    国子祭酒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太清宫使监修国史上柱国荥阳郡开国公食邑二千户臣覃

    京兆府府学新移石经记略汲郡龙图吕公领漕陜右之日持适承乏雍学一日谒公公喟然谓持曰京兆阛阓间有唐国子监存焉其间石经乃开成中镌刻唐史载文宗时太学勒石经而郑覃与周墀等校定九经文字上石及覃以宰相兼祭酒于是进石壁九经一百六十卷旧在务本坊自天祐中韩建筑新城石经尽委于野至朱梁时刘鄩守长安有幕吏尹玉羽者白鄩请辇入城鄩方备岐军之侵轶谓此非急务玉羽绐之曰一旦贼兵临城碎为矢石亦足助敌为虐鄩然之乃迁置于此即唐尚书省之西隅也地杂民居其处洼下随立辄仆嵗久折缺予欲徙置于府学之北墉遂视图命役具器用筑浮虚凡石刻之偃者仆者悉辇置于其地洗剔尘土补锢残缺分为东西次比而陈列焉明皇注孝经及建学碑则立之于中央顔褚欧阳徐栁之书下迨偏傍字源之类则分布于庭之左右先是有兴平僧诞妄惑众大尹刘公希道没入其赀有请于朝以修慈恩浮图者公建言兴建学校为急朝廷以五百千畀之不费于公不役于民经始于元祐二年初秋尽孟冬而落成门序旁启双亭中峙廊庑回环不崇不卑诚故都之壮观翰墨之渊薮也如蔡中郎石经四十六碑范蔚宗才见其十有六今皆磨灭不可攷矣然后知金石之固不得其人以防持之亦难必其可久此吕公所以为有功于圣人之经而不可不书也元祐五年嵗次庚午九月黎持记河南安宜之书予以为尹玉羽之功在吕公之上诸石残缺多明崇祯间长安费铸另书九经补缺字様别刻于石字不佳与唐不类予所装裱石经手自补缀唐石有半字?画可见者悉存之空缺处不得已用费字誊补玉羽小吏有功石经 本朝陜抚贾汉复于康熙三年补刻孟子于石孟子七卷十石三万六千五百六字 周宣王石鼓韩昌黎请自凤翔移至长安国学而不可得元人乃不逺数千里辇置燕都石经自唐开成厯宋至明迄今千余年而孟子一书补之者乃出于汉复之手不能不作绕朝之叹然字与刻手皆劣不足以防美唐石 顾宁人金石文记曰宰臣郑覃以六经讹谬已多博士相沿难改正请召宿儒奥学详校正定准后汉故事勒石太学从之乃石经立又乖师法后数十年名儒皆不窥之以为芜累甚矣旧史之评如此愚初读而疑之又见新书无贬辞以为石壁九经虽不逮古人亦何遽不贤于寺碑冡碣及得其本而详校之乃知经中之缪戾非一而刘昫之言不诬也略识于左

    周易

    君子以裒多益寡裒误作褒 悔吝者言乎其小疵也言误作存 其孰能与于此哉脱于字 周易系辞下第八脱下字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是以自天祐之吉无不利下多一也字 力小而任重小误作少复于外者必反其家其误作于 夬必有所遇脱所字蛊则饬也饬误作饰 丰多故亲寡旅也故下多一

    也字 姤遇也姤误作遘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终来有他吉他作它 刚健笃实辉光作煇光 君

    子以治厯明时厯作厯 可与佑神矣佑作祐 其受命也如向向作响 兼三才而两之三才之道也才皆作材 其一字而前后不同者 包防包荒包承包羞系于包桑【系辞下同】包皆作苞包有鱼包无鱼以杞包?包皆作包 问以辨之由辨之不早辨也其辨明也明辨晳也辨吉防者存乎辞困徳之辨也井以辨义辨是与非辨皆作辩君子以类族辨物剥牀以辨君子以慎辨物居方复小而辨于物皆作办其旁注至静而徳方徳下添一也字 贲亨小利有攸徃利下添一贞字 其先误而后改者 略例筌误作荃 愈误作喻 二无误作无皆即以其误改之 其标题周易系辞上第七周易系辞第八周易说卦第九皆八分书而周易序卦第十周易杂卦第十一皆正书虽依古注本附于第九之内以正书为别终似未安

    尚书

    乃祖乃父丕乃告我髙后曰作丕刑于朕孙乃父误作先父孙上多一子 臣下罔攸禀令令误作命 若药弗瞑?药误作乐 王乃狥师而誓狥误作循 乃汝世讐世误作誓 太保乃以庶殷攻位于洛汭攻误作公 用端命于上帝于误作予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敢对扬天子之休命无之字 其旁注者 予有乱臣十人臣字旁注 惟妇言是用是字旁注 释箕子囚封比干墓式商容闾干下容下各添一之字

    诗

    小戎序国人则矜其车甲甲误作田 舒懮受兮懮误作忧 予尾翛翛翛误作脩 戎车既饬饬误作饰以祈黄耉祈误作祁 凉曰不可凉误作谅 无此疆尔界界误作介 侯疆侯以疆误作强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雝雝鸣雁雝作雍 之死矢靡他他作它 不知我者谓我士也骄作不我知二章同 和鸾雝雝雝作雍 何人斯序故苏公作是诗以絶之也以作而 维尘雝兮雝作雍 既匡既敕敕作勅 其政不获政从郑笺作正 尚不愧于屋漏愧作媿 于彼西雝肃雝和鸣有来雝雝雝作雍 屡丰年屡作娄其先误而后改者 抱衾与裯裯误作稠 不瑕有害瑕误作遐 鳣鲔发发发误作拨 噂沓背憎噂误作蹲 如彼遡风遡误作⿰ 駉駉牡马牡皆误作牧皆即其误改之 云何其吁脱其字添

    周礼

    女史八人史误作使 太宰三曰郊甸之赋郊误作邦内飨豕望视而交睫豕误作施 典枲掌布缌缕纻

    麻草之物缌误作丝 牛人军事共其犒牛犒误作槁司市市司帅贾师而从贾误作胥 肆长掌其戒令

    令误作禁 鞮鞻氏府一人一误作八 鬯人禜门用瓢赍用误作明 司几筵设莞筵纷纯筵误作席 大司乐大防防误作磬 王大食三侑侑误作宥 大师令奏皷?皷误作瞽 大祝四曰禜禜误作荣 司常家各象其号象误作相 凡以神仕者仕误作士 小子史二人二误作一 大司马旂居卒间居误作车考功记妢胡之笴笴误作笱 矢人前弱则俛俛误作勉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医师疕?者疕上多一

    有字 野庐氏有相翔者诛之诛上多一则字 邦之大师大上多一有字 庭氏以救日之弓与救月之矢射之射上多一夜字

    仪礼

    士冠礼柶兴误作建 射礼司射适堂西袒决袒误作祖 楅髤横而奉之奉误作拳 大夫与士射袒纁襦纁误作薰燕 礼右祭脯醢脯误作补 大射仪賔升成拜拜误作败 坐授瑟乃降授误作受 聘礼賔既将公事复见讶以其挚讶误作之 公食大夫礼陈鼎于碑南南面西上脱一南字 觐礼天子赐舍曰伯父脱曰字 士丧礼祭服不倒倒误作到 少牢馈食礼如筮日之仪仪误作礼 主妇被锡衣侈袂侈误作移下同 祝延尸延误作筵 有司彻二手执挑匕枋挑误作桃 主妇洗爵于房中脱爵字 主妇北面答拜受爵尸降筵受主妇爵以降误作受尸爵 主人降洗爵爵误作觯下主人实爵竝同 主人拜受爵尸拜送脱爵字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乡射礼适左个中亦如之亦作皆 燕礼小臣又请媵爵者二大夫媵爵如初大夫下更有大夫二字

    礼记

    删御定月令在曲礼之前 月令人乃迁徙徙误作徒其器闳以奄奄误作掩 檀弓上周公盖祔祔误作

    附 王制示弗敢主也示误作亦 礼器飨帝于郊而风雨节寒暑时脱节字 学记燕辟废其学辟误作譬丧大记男子出寝门外脱外字 子大夫公子众士

    食粥脱众士二字 哀公问如此则国家顺矣少则字坊记民犹薄于孝而厚于慈犹下多一有字 中庸

    待其人而后行而误作然 君子之所不可及者脱之字 缁衣有国家者章善瘅恶脱家字 儒行慎静而尚寛脱而字 大学人之其所亲爱而辟焉五辟字皆误作譬 若有一个臣个误作介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檀弓上有亡恶乎齐亡作无 嵗壹漆之壹作一 乐记非聴其铿锵而已也锵作鎗 杂记上客立于门西于作于 杂记下泄栁之母死泄作世 丧大记命妇汜拜众賔客于堂上于作于 主人先俟于门外于作于 中庸可一言而尽也一作壹 问丧祭之宗庙以鬼享之享作飨 大学尧舜帅天下以仁二帅皆作率 昏义祖庙既毁教于宗室于作于 射义是以诸侯君臣以作故 其先误而改者 学记教人不尽其材材误作才 故人不耐无乐耐误作能皆即误而改之

    春秋左传

    隐元年且告之悔且误作具 五年僖伯称疾不从疾误作侯 十年伐戴戴误作载 桓二年故封桓叔于曲沃故误作政 六年楚之羸羸误作嬴 以类命为象类误作徳 闵二年从曰抚军军误作国 僖三年公子友如齐涖盟涖误作泣 四年归胙于公脱胙字姫寘诸宫六日宫误作公 公杀其傅杜原欵傅误

    作传 七年弗可改也已改误作故 十四年公怒止之止误作上 十五年辂秦伯辂误作⿰ 使郤乞告瑕吕饴甥且召之且误作国 二十五年昬而傅焉傅误作传 二十七年责无礼也责误作青 郤縠可縠误作谷 三十一年晋新得诸侯新误作亲 东傅于济傅误作传 三十三年入险而脱入误作人 为从者之淹淹误作流 文元年王使毛伯卫来锡公命锡误作赐 享江芉芉误作芊 二年废六闗闗误作阙七年寘文公子焉焉误作曰 十二年太子以夫钟与郕邽来奔邽误作封 宣二年晋赵盾弑其君夷皋弑误作杀 三年晋侯伐郑及郔郔误作延 商纣暴虐纣误作讨四年秋公如齐秋误作利 六年离卦误作同人 八年杀诸绛市绛误作终 十二年晋师在敖鄗之间师误作帅 十五年吾获狄土土误作士 十七年盟于卷楚卷误作巷 郤子其或者欲已乱于齐乎乎误作平 十八年凡自虐其君曰弑虐上多一内字 成二年及齐师战于新筑师误作侯 且辟左右且误作旦 七年寻虫牢之盟虫误作蛊 十七年楚公子櫜师袭舒庸櫜误作槖襄十年子蟜误作矫 今伐其师今误作令 十四年士鞅反反误作及 十七年茍过华臣之门必骋骋误作聘 十九年而视不可含含误作舍 所不嗣事于齐者事误作是 天子令徳天误作夫 二十一年栾盈过于周过上多奔楚二字 二十三年邾畀我来奔畀误作卑 二十五年先夫当之矣夫误作天 井堙木刋堙误作烟 赋车兵徒卒甲楯之数卒误作兵 二十七年父子死余矣余误作余 免余复攻氏余误作余 二十八年重丘之盟未可忘也忘误作志 使析归父告晏平仲晏误作宴 文子使召之召误作君 庆氏之马善惊马误作焉 武王有乱臣十人脱臣字 三十年蔡景侯为太子般娶于楚娶误作聚 单公子愆期期误作旗驷带追之驷误作四 昭元年今武犹是心也今误作令 二年齐使上大夫送之送误作逆 三年少姜有宠而死姜误作齐 知而复从复误作弗 四年恃险与马马误作焉 五年娶于子尾氏娶误作聚 君若驩焉好逆使臣若误作苦 九年无囿犹可囿误作宥十三年隠太子之子庐归于蔡庐误作卢 十四年

    楚子使然丹简上国之兵于宗丘宗误作宋 二十年余不忍其訽訽误作狥 取人于萑苻之泽苻误符二十一年心是以感感实生疾感误作咸 二十二年士平出奔楚士误作氏 边卬为大司徒卬误作印二十五年季公鸟生申申误作甲 二十七年入于堀室堀误作⿰ 定元年荣驾鹅驾误作骂 三年及邾盟于防防误作技 八年子姑使溷代子代误伐 十年驷赤谓侯犯曰赤误作亦 哀四年盗杀蔡侯申杀误弑 蔡昭侯将如呉蔡误作? 十六年与晋人谋袭郑晋误作为 三十三年有不腆先人之产马马误焉 二十六年四方其训之训误顺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宣二年以视诸朝视误作示 哀十六年此事克则为卿事下有也字 其续添者 昭二十二年辛丑伐京毁其西南下添子朝奔郊四字

    春秋公羊传

    隐元年何以名字也字上多一不字 二年妇人谓嫁曰归嫁误作稼 三年曷为或言崩或言薨脱上一或字生毋相见死毋相哭毋字竝误作母死毋误作母死六年吾与郑人未有成也未误作末下同 十年宋

    人蔡人卫人伐戴戴误作载 桓二年曰有有则此何以书脱一有字 隠贤而桓贼也贼误作贱 庄十九年此其言遂何脱其字 二十五年求乎隂之道也隂误作隠 二十三年狄伐邢邢误作刑 僖四年南夷与北狄交误作北夷 六年此其言围何围下多一者字二十六年乞师者何脱师字 三十年归恶乎元喧

    也乎误作于 三十三年百里子与蹇叔子百误作伯文四年其谓之逆妇姜于齐何何误作河 宣十五

    年然后归尔尔误作耳成十五年成公幼幼误作忧臧宣叔者相也叔误作公 襄十四年季孙宿防晋

    士匄宋华阅卫孙林父郑公孙虿莒人邾娄人于戚邾娄人脱人字 十七年春王二月二误作三 十九年为其骄蹇为误作或 二十九年许人子者必使子也人下脱子字 昭九年其言陈大何脱陈字 定元年立炀宫宫误作公 四年夷狄也而忧中国而误作其哀四年盗杀蔡侯申杀误作弑 六年齐国夏及髙

    张来奔高上多一齐字 十四年顔渊死子曰上多一孔字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隐四年隐公曰否作隐曰吾否 桓六年简车徒也徒作马淫乎蔡乎作于 十一年祭仲者何郑相也相上有之字 文六年何以谓之天无是月非常月也是月下更有是月二字宣公六年此非弑君而何而作如 十年未絶于我

    也于作于 十二年是以君子笃于礼而薄于利于作于 成二年得一贬焉尔一作壹 襄十二年春王正月正作三 二十九年尔杀吾君杀作弑 三十一年于是负孝公之周愬天子愬作诉 十四年有麏而角者麏作⿱ 其先误而后改者 桓二年此其目言之何目误作月 闵元年盍弑之矣使弑子般弑竝误作杀 僖十三年塟陈宣公宣误作桓 成二年及齐侯战于鞍侯误作师 昭二十五年庆子免君于大难矣脱矣字皆即其误改之

    春秋谷梁传

    隐元年父者何傅也傅误作传 四年弑而代之也代误作伐 九年所使也使误作挟 庄七年则是雨说也雨误作两下同 僖五年天子世子世天下也误作士子 二十二年春秋三十有四战脱有字 二十八年晋侯齐师宋师秦师误作齐侯 文二年内大夫可以防外诸侯脱外字 三年王子虎卒误作壬子 宣八年以讥乎宣也讥误作饥 襄元年晋侯使荀防来聘防误作婴二年三月同 三年诸侯始失正矣正误作王 六年立异姓以莅祭祀立上多一非字 哀元年此该之变而道之也该误作郊 六年入者内弗受也弗误作不下同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 僖十七年桓公尝有存亡继絶之功脱公字 文六年处父主境上事事上多一之字 成五年帅羣臣而哭之前作率后作帅 其先误而后改者甚多不具载

    论语

    赐也尔爱其羊尔误作女 不知其仁仁误作人 子使漆雕开仕雕误作雕 再斯可矣斯误作思 三人行三上多一我字 必有我师焉有误作得 冉有子贡侃侃如也有误作子 告夫三子三上多一二字可与言而不与之言脱之字 称诸异邦诸误作谓何徳之衰衰下多一也字 其与今文不同而两通者女得人焉尔乎尔作耳 人洁已以进洁作絜 其

    先脱而后添注者 阳货篇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尔雅

    替戾底废底误厎 翿纛也翿误作翢 皇华也误作华皇 赫兮咺兮咺误作烜 是刈是获误作获 木谓之虡木误作本 何皷谓之牵牛何误作河 泽乌⿱⿱误作薞 莩麻毋莩误作茡 檴槖含檴误作攫柷州木柷误作祝 鱼尾谓之丙尾上添之字 燕

    白脰乌乌误作鸟 杨乌白鷢杨乌误作鸉 鸢乌丑乌误作鸟 乌鹊丑乌误作鸟 大误作大?凡经中二十字皆作廿三十字皆作卅按古诗之文多是四言如于三十里三十维物皆四言也则当为三十字史记秦始皇刻石如卄有六年维卄九年卅有七年则当为卄字卅字今改经文而为卄卅字非矣 凡经中虎字皆缺末笔作虎虓号饕滮箎褫字皆同避太祖讳 渊字皆缺笔作渊婣亦作婣避髙祖讳 世字皆缺笔作丗泄作泄绁作絏弃作弃勚作勚叶作⿱防揲韘媟谍堞偞皆改从云 民字皆缺笔作民氓作甿岷作防昬缗皆改从氏避太宗讳 适字皆缺笔作活避徳宗讳 诵字皆缺笔作诵避顺宗讳 纯字皆缺笔作□避宪宗讳 恒字皆缺笔作?避穆宗讳 湛字皆缺笔作湛葚作葚避敬宗讳 乃若髙宗讳治中宗讳显睿宗讳旦?宗讳隆基文宗讳涵皆不缺笔者礼天子事七庙自肃至敬七宗而髙祖太宗创业之君不祧者也?宗以上则祧庙也故不讳【册府元宝厯元年正月太常寺礼院上言?宗庙讳准故事祧迁后不当更讳制可】文宗则今上也古者卒哭乃讳故生不讳 左传文公宣公卷字更滥恶而成城字皆缺末笔谷梁襄昭定哀诸公卷仪礼士昏礼皆然皆为朱梁所补刻考之宋刘从乂黎持二记但言韩建刘鄩移石而不言补刻【宋建隆三年刘从乂修文宣王庙记言天祐甲子嵗太尉许国公为居守移太学并石经于此甲子嵗昭宗迁雒之年许国公即韩建也元祐五年黎持新移石经记则云旧在务本坊自天祐中韩建筑新城而石经委弃于野至朱梁时刘鄩守长安从幕吏尹玉羽之请辇入城中置于此地即唐尚书省之西隅也今龙图吕公领漕陜右以其处洼下命徙置于府学之北墉而建亭焉二说不同朱彞尊曰尹玉羽者京兆长安人以孝行闻刘鄩辟为保大军节度推官厯雍汴滑兖从事仕后唐至光禄少卿晋髙祖召之辞以老退归闗中尝着自然经五卷武库集五十卷其事散见于?府元惜欧阳子不为之立传而其书亦不传于世也】然成字缺笔其为梁讳无疑昔人固未尝徧读而博考也详见镇东军墙隍庙记下

    五经文字三卷

    凡一百六十部三千二百三十五字大厯十一年国子司业张参以说文字林兼采汉石经着为定体按刘禹锡国学新修五经壁记曰大厯中名儒张参为国子司业始详定五经书于论堂东西厢之壁辨齐鲁之音取其宜考古今之文取其正由是诸生之师心曲学偏聴臆说咸束而归于大同积六十年崩剥污蔑泯然不鲜今天子尚文章尊典籍国学上言遽赐千万时祭酒皥博士公肃遂以羡赢更新壁书惩前土涂不克以寿乃析坚木负墉而比之其制如版牍而髙广其平如粉泽而絜滑皆施阴闗使众如一附离之际无迹可寻堂皇靓深两屋相照申命国子能通书法者分章揆日悬其业而缮写焉此文当作于太和年间自土涂而木版自木版而石壁凡三易矣乃今石刻其末曰干符三年孙毛诗博士自牧以家本重校勘定【当云毛诗博士孙自牧于文乃顺】七月十八日书刻字人鱼宗防其字别体与朱梁所刻相类而本文不然当是开成中所刻其中有磨改数字者意自牧所为也

    新加九经字様一卷

    凡七十六部四百二十一字国子监奏覆定石经字体官翰林待诏唐元度状准太和七年十二月五日勅覆定九经字体者今所详覆多依司业张参五经文字为准其旧字様嵗月将久画?参差传写相承渐致乖误今并依字书参详改正诸经之中别有疑阙旧字様未载者古今体异变不同如总据说文即古体惊俗若依近代文字或传写乖误今与校勘官同商较是非取其适中纂録为新加九经字様一卷请附于五经字様之末奉勅宜依开成二年八月十二日中书门下牒册府元周太祖广顺三年六月尚书左丞兼判国子监事田敏献印板书五经文字五经字様各二部一百三十防奏曰臣等自长兴三年较勘雕印九经书籍经注繁多年代殊邈传写纰缪渐失根源臣守官胶庠职司较定旁求援据上备雕镌幸遇圣朝克终盛事播文徳于有截传世教以无穷谨具陈进是此二书曽有印板而自宋以来学者不之言何也

    吏部南曹尊胜咒石幢【天宝七载】

    在西安府学文庙櫺星门内【与六部题名石幢对立】左光允撰序

    崇仁寺尊胜咒石幢【天宝七载】

    在西安府城西十里【今名金胜寺】张少悌书今寺僧龛置经堂前知所爱防一字不损赵子函云深圆秀逸顾宁人谓以少悌之名存之

    慈恩寺尊胜咒石幢

    今在西安府城南寺内堂前

    草堂寺尊胜咒石幢【在鄠县杨万嵗书】

    经咒石幢秦中在处有之不下二千余种太宗昭陵前赵村内有石鼓寺皷制如周宣王石鼓而稍大亦遍书尊胜经咒行笔甚佳石色甚美剥蚀过半予搜搨陵碑独略此今思亦觉可惜

    嵩岳永泰寺尊胜咒石幢

    在寺内庭西天宝九载

    成都府尊胜咒石幢

    字特大与前五石异太和五年马季武书嘉靖间土中掘出
上一页目录下一章

请安装我们的客户端

更新超快的免费小说APP

下载APP
终身免费阅读

添加到主屏幕

请点击,然后点击“添加到主屏幕”